当发汗而反下之,下后不解,复发其汗,汗出而里阳将脱,故烦躁也。若以火劫之,受火气之轻者,湿不得越,因热而发黄;受火气之重者,必亡阳而如惊痫状,液脱而时问曰∶“值天阴雨不止,风湿相搏,一身尽疼,法当汗出而解。
上二味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去滓,分温三服。此建中汤禁,与酒客不可与桂枝同义。
故必表证悉罢,里证毕具,方为下证。栀子以通水源,大黄以调胃实,令一身内外之瘀热悉从小便出,腹满自减而津液无伤。
寒多热少,阳气退,故为进也。汗下后,而柴胡证仍在者,仍用柴胡汤加减。
连用五若字,见仲景说法御病之详。太阳主表,阳明主里,表里俱热,是两阳并病也。
其始则同,其终则异,何也?口中气出,唇口干燥,鼻中涕出,此为内热。